• 微信
申请必下不看征信,24小时客服在线-点我申请 为数不多的不查征信,不上征信口子-点我申请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 搜索竞价

网上一年后还款的贷款类型及申请攻略

作者:还款时间:2025-07-05 04:16:21 阅读数: +人阅读

对于急需资金周转又不想短期内还款压力过大的人群,市场上确实存在支持一年后还款的贷款产品。本文将详细解析银行信用贷、消费分期、先息后本类贷款等真实存在的借款渠道,揭秘它们的还款规则、利率差异和隐藏注意事项。文章还会教你在申请时如何避免被套路,记得看到最后有超实用的防坑指南哦!

现在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灵活还款的信用贷款产品,比如招商银行的"e招贷"、建设银行的"快贷"。这类贷款有个特点——最高可贷30万,而且部分产品支持前12个月只还利息。

不过要注意啊,不是所有银行的信用贷都能拖到一年后再还本金。我特意查了六大行的官网,发现工商银行的"融e借"其实要求按月等额本息还款,而交通银行的"惠民贷"倒是可以选择前11个月每月还利息,第12个月连本带息结清。

这里要划重点:年利率通常在4.35%-15%之间波动,信用越好利率越低。申请时需要准备半年银行流水、社保缴纳记录,有些银行还要看公积金缴存基数。最近有个粉丝跟我说,他申请某城商行的产品时,就因为征信查询次数过多被拒了,所以大家要注意维护信用记录。

像蚂蚁花呗、京东白条这些耳熟能详的消费金融产品,其实也能变相实现一年后还款。不过操作起来有点讲究,比如花呗的"延期还款"功能最多只能延1个月,想要拖到一年就得用分期还款。

以某平台12期分期为例:假设借款1万元,月手续费0.75%,看似每月只要还75元利息。但用IRR公式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6%!比银行信用贷高出一大截。更坑的是,有些平台会把手续费伪装成"服务费",在合同里玩文字游戏。

这里教大家个诀窍:遇到"免息分期"要特别警惕,很多商家所谓的免息其实把手续费加到了商品价格里。上周陪朋友买手机时就发现,同一款机型的分期价竟然比全款贵了800块,这不就是变相收利息嘛!

现在很多网贷平台打着"每月只还几十元"的广告,其实就是先息后本还款模式。比如某知名平台的"轻松借"产品,确实允许前12个月每月只还利息,但第13个月要一次性归还全部本金。

这种模式有个致命陷阱:很多人会低估一次性还款压力。假设借了10万元,月利率1%,每个月还1000元感觉很轻松。但到第13个月突然要还10万本金,要是没提前做好准备,很容易资金链断裂。去年就有个案例,借款人被迫以贷养贷,最后滚成30多万债务。

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用,适合两种情况:一是确定有年终奖等大额进账,二是短期投资回报率能覆盖利息。比如做节前囤货的商家,利用10万元周转确实能赚到差价,但普通人千万别用来日常消费。

如果有房车等抵押物,部分金融机构会提供定制化还款方案。比如某股份制银行的"经营贷"产品,允许前12个月只还利息,第13个月开始分期还本。这种产品年利率可以做到3.85%起,但需要真实经营流水和抵押物。

这里要特别注意三个坑:1. 资金用途监管严格,不能用于购房炒股2. 到期续贷存在不确定性3. 提前还款可能有违约金

去年楼市调控期间,就有借款人因为贷款资金流入房市被强制收回贷款。所以建议大家,抵押贷款一定要按约定用途使用,保存好采购合同、发票等凭证。

在申请延期还款贷款时,记得做好这三件事:用贷款计算器算清实际成本仔细阅读合同第5-8条的违约条款设置还款提醒并准备应急资金

有个真实的案例:王先生在某平台借款时,合同里写着"到期可申请展期",结果真到还款日才发现展期要重新审核,而且手续费翻倍。所以啊,千万别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,一切以白纸黑字为准。

最后提醒大家,虽然延期还款能缓解短期压力,但长期来看利息支出更多。根据央行数据,选择先息后本方式的借款人,平均总利息支出比等额本息高出23%。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,别被暂时的轻松蒙蔽了双眼。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 3183984895@qq.com

急用钱征信不好秒下款-九亦思

当你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,就要去奋斗。如果缘分安排我们相遇,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。我们一起奋斗!